基本定义

按照行业规则,无糖食品指未添加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的食品。依据我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的标准,食品“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糖食品特指有添加物,且经过较复杂工艺的加工食品,未经加工过的新鲜果蔬、米面、鲜肉等,即便不含糖,一般也不会被归为无糖食品。

2、糖包含了一大类物质,有口味上甜的糖(蔗糖、果糖等),也有不甜的糖(乳糖、淀粉等),此外,有糖食品可以通过添加食用盐或非甜调味料而不甜,无糖食品也可以通过添加糖醇或低聚糖等代糖增加甜味。因此,甜与咸都属于味觉感受,不是判断是否无糖食品的标准。

无糖食品的争议

无糖食品的无“糖”,特指不含易于水解出葡萄糖的糖类(以结构相对简单的单、双糖为主),而添加此类糖的目的通常是调味(以糖做主要原料或糖渍食品例外,如冰糖、蜜饯等纯糖或含糖量极高的食品,此类食品也很难制作出无糖的版本)。显然,食品中的调味料不会加很多,作为调味料的糖在食品中占的比例自然也很小(相对食品所用的主要原材料而言),因此,只注意到了使用代糖物质取代调味用的糖实现甜味,而忽视了食品主要原料的含糖量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是片面、本末倒置的。

举个例子,某种加工类面包,使用的甜味添加物是代糖类物质,不含蔗糖等水解物糖,可以归为无糖食品,但其主要原料面粉是含大量淀粉这种多糖物质的,不注意食用量,同样会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在严谨的科学范畴内,无糖食品的定义与功效存在相当的争议,一方面,无糖食品并非绝对不含糖(不含单双糖等简单糖,但很可能含有淀粉这种多糖),另一方面,无糖食品对血糖的影响取决于所使用的主要原料,而不是由代替糖实现甜味的甜味剂来决定。无糖食品对健康的实质影响,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需要再次明确这点,无糖食品添加代糖类物质的目的仅限于实现甜味,满足想吃甜食但又不能轻易吃糖的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以及需保健牙齿的人群的口腹之欲。绝大部分代糖物质本身并无太多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只是在扮演调味料的角色。如果因为没有了对糖的忌惮,而放心大胆地海吃海喝无糖食品,那么显而易见,无糖食品也一样会成为因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导致的健康恶化问题的直接帮凶。

常见的代糖物质

木糖醇:木糖醇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其甜度与蔗糖相当,是人体糖类代谢的中间体,在体内缺少胰岛素影响糖代谢情况下,无须胰岛素促进,木糖醇也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促进肝糖元合成,供细胞以营养和能量,且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消除糖尿病人服用后的三多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性的食糖代替品。

麦芽糖醇:又名氢化麦芽糖,甜度为蔗糖的85%~95%,在体内仅约10%可被吸收利用,提供的热值只有蔗糖的5%,可抑制脂肪的积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由于麦芽糖醇非产酸的基质,可以防止形成龋齿。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低热量人工甜味剂,比普通蔗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但使人感到到甜味所需的阿斯巴甜非常少,以致于可忽略其所含的热量,因此也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但要避免在高温和高酸碱条件下使用防止其水解导致甜味下降。阿斯巴甜的甜味和一般蔗糖的味道有所不同,可延缓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由于阿斯巴甜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巴甜在体内的代谢物中含苯丙氨酸,因此患有苯丙酮酸尿症的人不宜食用该甜味剂。

安塞蜜:安塞蜜是一种新型无热量甜味剂,其甜味约为蔗糖的200~250倍,稳定性较高,耐高温和酸碱,不与其他食品成分与添加剂反应。安塞蜜在人体内无法代谢,无热量产出,同时在体内不蓄积,能排泄出体外,是一种安全理想的甜味剂。

山梨糖醇:山梨糖醇有清凉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热值与蔗糖相近。食品工业中多为69~71%含量的山梨糖醇液。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可使食品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干燥,还可防止糖,盐等析出结晶,能保持甜,酸,苦味强度的平衡,增强食品的风味,由于它是不挥发的多元醇,所以还有保持食品香气的功能。但过量食用会引起腹泻和消化紊乱。

L-阿拉伯糖:又称树胶醛糖、果胶糖,是一种新型的低热量甜味剂,广泛存在于水果和粗粮的皮壳中,因可以抑制人体肠道内蔗糖酶的活性,从而具有了抑制蔗糖吸收的功效,据报道, 添加3.5%L-阿拉伯糖,可以抑制60—70%蔗糖的吸收,同时也抑制了血糖值少升高约50%。此外,L-阿拉伯糖还可以抑制身体脂肪堆积,因而可被用于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的氢化产物,可以蔗糖为原料经酶异构转化制得。甜度为蔗糖的42%,甜味纯正,不引起牙齿龋变,水解速率较蔗糖慢,性质稳定。对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致龋。此外,人体对异麦芽酮糖醇具有高耐受性,大量食用也不会像其他代糖物质那样,产生腹胀、肠鸣、腹泻等不适现象。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400-800倍(视乎条件),甜味纯正,味道十分类似蔗糖,没有任何苦后味;无热量,不致龋,稳定性好,尤其在水溶液中及高温环境下特别稳定。经过长时间的毒理试验证明其安全性极高,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现已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批准使用并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由于三氯蔗糖是一种新型非营养性甜味剂,是肥胖症、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正不断扩大。有研究表明,肥胖者食用三氯蔗糖有可能会对葡萄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偏胖的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摄入该甜味剂。

甜菊糖:又称甜菊苷,是一种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或称甜菊叶)中精提的新型天然甜味剂,而南美洲使用甜叶菊作为药草和代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甜菊A苷带有明显的苦味及一定程度的涩味和薄荷醇味,味觉特性要比甜菊双糖苷A差些,适度可口,纯品后味较少,是最接近砂糖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的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摄入人体后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是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适用的甜味剂。可用于与蔗糖果糖或异构化糖混用提高其甜度,改善口味。

低聚果糖: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既保持了蔗糖的纯正甜味性质,又比蔗糖甜味清爽。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的吸收,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等保健功能的新型甜味剂。低聚果糖凭借其所具有的多种优越的生理功能和理化特性,在国内外的食品、保健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集营养、保健、疗效三位一体的21世纪健康新糖源。

糖尿病人所需的营养元素

糖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人的大脑只能依靠糖提供的能量运作,在满足热量基本需求和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合理地摄入糖(指淀粉类多糖)不会造成问题,单纯性节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相比普通食品,无糖食品不含简单糖类,食用后血糖变化较缓慢,血糖值升高程度较低,可作为热量补充型主食,但同时应像普通主食一样,注意控制食用量,含大量淀粉的食品对血糖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常见食物基本都能提供糖尿病人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除此之外,糖尿病人还应注意一些少微量营养元素的摄入:

:镁参与机体多达300余种生化反应,在神经传导、骨骼肌和心肌收缩以及保护血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约25%~38%)都缺镁,镁的缺乏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富含镁的食物有未加工的谷物、坚果、豆类、海鲜等。镁的每日补充量在350毫克以下为宜,须注意,肾衰患者补充镁容易导致中毒。

:钾在降低血压方面效果十分明显——血压即使只降低1%~2%也可以减少中风的危险。钾还可以阻止肾结石和心率不齐,它可通过抑制血液中可以从骨沉积中过滤钙的酸性物质,给骨骼带来好处。常见的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海带、菠菜、黄豆、葡萄、绿豆、蘑菇等。

三价铬:研究显示三价铬可以增加细胞上胰岛素感受器的数量以及这些感受器的活性,来帮助提高糖尿病患者以及前驱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含三价铬的食物主要有苹果(皮)、杳蕉、牛肉、啤酒、面包、红糖、黄油、鸡、玉米粉、面粉、土豆、植物油和全麦。最新研究表明,三价铬在人体内会氧化成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须慎用以三价铬为主要补充成分的膳食营养剂。

α硫辛酸:α硫辛酸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类似B族维生素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时它还参与机体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α硫辛酸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的利用,还能延缓肾脏损害。但食物中天然的α硫辛酸,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极易被破坏,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摄入量建议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方式补充。

叶黄素:叶黄素萃取自金盏花,是构成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大量研究表明,叶黄素能保护眼睛免受光线的损伤,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和改善眼睛黄斑病变,同时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术后恢复有明确的辅助作用。国外临床试验证明,叶黄素除了对视网膜有帮助外,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活性,因此对糖尿病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叶黄素存在于许多有色果蔬中,但人体对之的吸收率较低,建议以膳食营养补充剂方式补充。

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B9、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以显着降低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均有益处。同型半胱氨酸又叫高半胱氨酸,临床上通常用来警示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性,同时与糖尿病患者的肾病、眼病和足病等多项并发症密切相关。这三种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常见食物中,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但食物精制程度过高会破坏它们,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对食物中的这三种维生素的吸收能力会降低,建议老年人定期以膳食营养补充剂方式补充。

生物类黄酮:即维生素P,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并非单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种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物质的总称,因多呈黄色而被称为生物类黄酮。主要的维生素P类化合物包括黄酮、芸香素、橙皮素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黄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胆固醇,向天果中的黄酮还含有一种PAF抗凝因子,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被称为花色苷酸的黄酮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可以降低26%的血糖和39%的三元脂肪酸丙酯,这种降低血糖的功效是很神奇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稳定胶原质的作用,因此它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及毛细血管脆化有很好的作用。很多自然界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生物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野玫瑰果、荞麦叶、柑橘类水果、浆果、椰菜、樱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红酒以及番茄。

结语

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证明,由于人体对糖消化效率最高,吸收糖并转化为能量的速度最快,在摄入过量情形下,糖对健康的威胁性要大于脂肪等营养元素。人类对传统主食的依赖,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饮食习惯,使得以糖为主要成分的米面等淀粉型食物,可以轻易突破人的心理防线,在造成肥胖威胁健康的同时,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在此建议,任何情形下都要谨慎对待含糖食物,除了富含单双糖的副食外,还有那些易被忽视的主食。食用前,留意食物成分表与配料组成,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本文文字由本站整理编辑,所涉资料来源于可信媒体,转发请注明来源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