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分类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遗传缺陷是I型糖尿病发病基础,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必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II型糖尿病:又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对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

糖尿病的诊断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为糖尿病,然后进行分型:

I型糖尿病: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也可以通过做抗体试验、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

II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危害有限,但长期的血糖增高,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为此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查血糖外,还要定期检查血生化,检测心、脑、肾功能和检查眼底。而非糖尿病患者的某些器官出现异变症状时,应附加血糖检查以确认是否因糖尿病引发。

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来控制好糖尿病,使得患者的寿命与生活质量达到甚至超越普通人是完全可能的。

注射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谨遵医嘱,不再赘述。

运动治疗: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控制血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少数轻型糖尿病患者只需通过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饮食治疗的核心是饮食控制,对日常饮食进行量化,量化得越精确,控制效果就越好,餐后血糖值就越平稳。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热量篇

量化每日摄入热量需求

1、计算出自己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得到体重指数后,根据指数区间确定体重状态标准(肥胖30-35,超重25-30,理想20-25,体重不足<18.5);

2、查询自己的单位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结合自身体重指数BMI以及贴合实际的劳动强度,查询下面的表格,得到对应的单位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

表一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千卡/千克)
活动强度体重不足理想肥胖/超重
重体力活动50~454035
中体力活动403530
轻体力活动353025~20
休息状态30~2525~2020~15
表二 活动强度查询
活动强度活动强度举例
极轻坐着为主的工作,如办公室工作
站着或少量走动为主的工作,如教师讲课
轻度活动为主的工作,如学生日常活动
较重活动为主的工作,如农业劳动
极重极重活动为主的工作,如人力采矿

3、计算出自己的标准体重(千克):男性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女性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0;

4、计算出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千卡):每日摄入总热量(千卡)=单位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至此,符合自身的每日应摄入总热量已得到量化。最后,根据食物热量表,计算出应摄入食物的量,基本原则是宁缺勿滥,同时注重营养元素的多样化。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血糖篇

事实上,食物提升血糖的程度,与人体对它的消化效率、食物所含的糖的种类等因素有关,而与食物提供的热量并无直接关系,单纯地将热量等同于血糖提升能力,认为热量多升血糖就多,热量低升血糖就少的观点是错误的。例如:提供热量相同的西瓜与燕麦片,相比燕麦片,西瓜提升血糖幅度更大。我们应当更科学更精确地描述食物提升血糖的实际能力。

在此介绍两个概念: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GL(食物血糖生成负荷),GL=GI×(食物中可被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质量)。GL高于20时,可认为对血糖影响明显,在20~10之间,对血糖影响一般,低于10,则是影响较小。下表是一些常见食物的GI与GL值(每100克可食部分):

食物GIGL血糖生成级
小麦41%26.40
馒头88.10%40.26
米饭83.20%21.30
鲜玉米25%4.98
小米71%52.19
大麦55%34.87
土豆62%10.23
红薯76.70%17.72
黄豆18%3.37
黑豆42%9.83
豆腐31.9%1.21
绿豆27.2%15.12
胡萝卜71%6.32
茄子15%0.54
西红柿15%0.53
食物GIGL血糖生成级
黄瓜15%0.36
南瓜75%3.38
菠菜15%0.42
芹菜15%0.38
山药51%5.92
苹果36%4.43
36%3.67
28%3.05
李子24%1.87
64%4.99
樱桃22%2.18
葡萄43%4.26
菠萝66%6.27
香蕉52%10.82
西瓜72%3.96

由更科学的食物血糖生成负荷GL,可以得到更科学的食物互换公式,以B食物替换A食物为例:

      B食物合理摄入量=A食物合理摄入量×A食物GL值/B食物GL值

(注:作为参照的A食物合理摄入量,应当以进餐两小时后检测得的血糖值为依据。若平稳则可作为合理摄入量,不平稳则需酌情增减摄入量。)

以此为基础,就能够在控制血糖,保证摄入热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食物互换,实现营养元素的多样化,满足身体的需要。

结语

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患者将不得不终身与之作斗争,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对健康养生、饮食运动变得更为关注,其科学知识反而远胜未得病的普通人,也算是有失必有得。增进对糖尿病的科学认识,是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的前提。手持科学的武器,不但可以保障今后的生活质量,将糖尿病对人生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也是实现寿命和生活质量皆超过普通人的大前提。希望本文能对各位糖友提供些许启示,帮助他们在对抗糖尿病的道路上前进,哪怕一小步。

(本文文字由本站整理编辑,所涉资料来源于可信媒体,转发请注明来源于本站)